Skip to content
New issue

Have a question about this project? Sign up for a free GitHub account to open an issue and contact its maintainers and the community.

By clicking “Sign up for GitHub”, you agree to our terms of service and privacy statement. We’ll occasionally send you account related emails.

Already on GitHub? Sign in to your account

考研经历吐血总结 #51

Open
renyuzhuo opened this issue May 23, 2020 · 0 comments
Open

考研经历吐血总结 #51

renyuzhuo opened this issue May 23, 2020 · 0 comments
Assignees
Labels
Blog TextBlog 微信小程序 Blog

Comments

@renyuzhuo
Copy link
Owner

前言

考研总算是结束了,现在真的脑壳疼,真的是那种生理上的脑壳痛,睡一觉应该就好了的那种。

上一篇 写考研的事情差不多是初试结束后的时间,当时觉得考得不好,但是没有出成绩,简单写的随笔吧,今天确定了录取通知,算是所有的事情都尘埃落定了,剩下调档政审什么的除了麻烦一点不会有什么烦心事了,今天就好好总结一下吧。

考研全过程

决定考研前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也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就是想搞人工智能了,可能是觉得当时觉得无人驾驶的送快递的小车比较萌萌哒?反正就是一时头脑发热跟我的老板说我想离职,我想去搞智能硬件,我的老板跟我聊了很多,其中提到了如果想搞人工智能要不要去读个研?一语惊醒梦中人呀,可以呀,老板还跟我说公司可以给我一些提供方便,如果完成了任务,可以不用太多的加班,可以考虑在公司不忙的时候或者是休息的时候我可以自己学习,在一些情况下可以考虑给我分配简单一些的任务,总是就是给我创造一个相对好一点的环境去学习,那段时间早上五点我去公司,学习到九点半公司上班,不过白天和晚上还是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学习,这样子过了两个月吧,觉得太累了,并且就像微积分那种东西,这么学真的有点难,太痛苦了,最后还是跟老板说了 Sorry,我还是决定去疯狂一下,决定工作三年后辞职考研。经过一个月的工作交接,大约在八月下旬的时候从公司离职,纯粹的玩了两天,然后开始正式去复习考研。

这个过程中感谢那些帮助过我的人,感谢我的老板,谢谢啦!

考研复习阶段

这一段时间是有一些痛苦的,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政治,还有那让我无论如何都放心不下的英语,真的是想死,想着都脑壳疼。可是没有退路呀,决定要这么干那就只能继续干了,在 GitHub 上和 Google 云端硬盘上稍微做个计划吧。

Google 云端硬盘首先是一个整体的看板,还有多久要考试了,中间有几个重要的时间节点,用公式的方式写好,每天看一眼就知道还有多久考试,每个科目复习用了多长时间,这从整体上有了一个概念,就像下面这样。

Google 云端硬盘

然后每天去附近的一个大学教室去自习,这个学校有个特点是上午的课超级多,下午没什么课,因此我上午去的比较晚,晚上到十一点,说实话,没有觉得很累,算是一个稍微紧绷但是没有用力过度的一个状态吧。

当然,在对每一科目的复习采用的方式也不是很相同,但是还是要有一个管理的,采用的还是 Google 云端硬盘的方式,大致如下,记录了每天干了点什么,或者是没有进行学习,或者是遇到了什么问题,有什么想法和要做什么调整的。左侧的时间红色代表这一天已经过去了,绿色代表还没有过去,右侧的红色是学习了一些东西,等等吧。

Google 云端硬盘

GitHub 上主要是用了项目的管理方式,还有一些检查点的具体内容也记录在了这里。

GitHub

中间有那么一两天心烦意乱完全不想学习,但整体来说还可以吧,算是正常吧。这里尤其要说的是他们学校的食堂,真的还挺好吃的,校外还有一个面馆,真的是百吃不厌,还都挺便宜的,这算是解决了一个大问题,如果我在家里复习每天点外卖那估计就完全不同了。我特别想吐槽的是他们学校的操场,临近考试前的一段时间,每天晚饭前我都会去操场走两圈,和朋友聊聊天什么的,但是这个操场的入口大门我居然找了三天!没错,就是找进去的大门,也不知道是谁设计的,需要在一个拐角处还要转两个弯,操场有围栏我就不说什么了,这居然还要把门藏起来,也是人才呀!放一张我拍的其中最喜欢的照片,纪念一下。

操场

还有比较难忘的是每天去学校我要骑自行车,大约二十分钟的路程吧,有下雨的时候,有下大雪的时候,有下雨的时候,还有那种最可怕的狂风,十二月份有时还巨冷,真的是历历在目呀,不知道当时怎么想的,明明可以打车,居然非要跟自己作对,只能说一句当时真的是年少轻狂呀!这里居然没有照片,真的是缺少灵魂了呀。

还有一点要说的是他们教学楼下的空教室查询系统真的是挺好用的,我本科的时候学校的那个系统我没怎么用过,没想到在其他的学校用上了,有点意思呀!

就这样每天两点一线的过了不到四个月吧,平平淡淡,没有遇到什么大事,但是心态真的是跌宕起伏。开始时的微积分挺简单,到后面的什么鬼,想疯,再到考试前的懵懵懂懂毫无把握,还是没学好,不过我还是想推荐一下张宇的数学考研指导书,对我帮助还是挺大的。英语从最考试的“这是个啥”,到后来的“应该差不多是个啥”,反正就是一直是最担心的科目。专业课我知道我能过线,但数学和英语占用的时间太多了,没有时间分给它,越到后面越没什么把握,只能尽量多看一点了,但是后来出成绩时我没想到会会比预想的还要低了很多,这可能是我的最失误的地方吧。政治我就尽可能的写,尽可能的背,骑车在路上耳机里放着每章的知识点的音频,真的还是挺有用的,最后政治的成绩比我预期的还要要那么一点点,这一点还是挺开心的。

对于这种复试的过程,真的是体会过了其中的酸甜苦辣真是一言难尽,只能说一句:你不是我,怎知我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怎知我心中的乐与苦……

考研初试

对于这个问题我倒是异常的平静,我不是应届生,因此不能住在宿舍里,回到老家去报名考试,在考场周围定了一个酒店,提前一天到酒店,去考场踩了一下点。考试那两天,候考,安检,考试,异常的平静,真的没有什么想说的,那两天过的真的挺快的。这里有两个小建议,一是如果中午不方便回酒店,可以到钟点房休息一下,二是放轻松,没什么大不了的。

最后一场考试后,是爸爸妈妈开车去接我的,带着香蕉,我在车上吃了两根,那一天也下雪了,挺小的,路上堵车稍微堵了一会,挺平静的。

结束初试

结束初试后的那一段时间,妈妈还要上班,我又回到了北京的出租屋内,玩了几天游戏,睡了几天觉,浑浑噩噩过了几天,现在没有什么特别的印象了,好像就是一瞬间就过去了。

再后来过年了,在家里和妈妈呆了一个寒假,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之后所有的计划。我本来计划休息几天然后准备考研复试,结果由于疫情的影响,初试成绩公布延迟,复试延迟,整整推辞了六十天,两个月,这真的是没想到呀没想到!

武汉封城,全国驰援,开学延期,复工延期,电影院关闭,旅游服务业基本停滞,真的让所有人措手不及,这其中有太多太多,可能永生难忘了……

考研调剂

很惨,我的第一志愿分数线不够,调剂计算机专业各个学校也都爆炸,挺烦的。我花了几天的时间收集学校的信息,调剂系统我一共报了四个志愿,第一个志愿差一分拒绝了我,第三个志愿把我录取了,第二个志愿本来是我最想去的,但是复试的时间在第三志愿之后,我确认了第三志愿的待录取后第二志愿的复试我拒绝了,第四志愿因为复试时间和第三志愿冲突我放弃了,这么说来其实我志愿选择其实还是可以的,也不枉我花了四天的时间去收集信息,包括学校专业、排名、方向、往年录取分数线、统招人数、调剂名额、复试科目等等,我还是用表格统计出了大约十个学校,从后期报名效果看还是挺好的。

这里需要说一下我的复试,真的表现得有点差,或者说非常差,至少我自己是这么认为的,也不知道为什么学校就给我过了,1:1.7 的复试比例我这样的不应该过才对,这是我想不通的,这也不应该是我去深究的问题,都结束了。

接受第三志愿的拟录取或者是拒绝第三志愿等待第二天的第二志愿的复试还让我纠结了一个小时,这是个选择,影响了我未来至少三年的生活,未来三年怎么样完全就在一瞬间改变了,想一想真的是有点神奇的呀,挺有趣的。

后记

没有什么,只想写下点文字纪念一下我过去十个月的生活。

愿世界和平!

@renyuzhuo renyuzhuo self-assigned this May 23, 2020
@renyuzhuo renyuzhuo added Blog TextBlog 微信小程序 Blog labels May 23, 2020
@renyuzhuo renyuzhuo added Android Android and removed Android Android labels Jun 30, 2020
Sign up for free to join this conversation on GitHub. Already have an account? Sign in to comment
Labels
Blog TextBlog 微信小程序 Blog
Projects
None yet
Development

No branches or pull requests

1 participant